霰粒肿在眼科是个常见病,虽是自限性的,但容易复发,影响视力,影响美观,也是让家长和医生们很头疼的事。今天的就带领宝妈们好好认识它……
摘要:
什么是霰粒肿?
睑板腺在哪里?
睑板腺的作用?
霰粒肿是如何形成的?
霰粒肿的病理特点
霰粒肿的临床表现
霰粒肿的发病特点
霰粒肿的常见病因?
什么是麦粒肿?
麦粒肿的分类
霰粒肿与麦粒肿的鉴别要点
如何诊断霰粒肿?
霰粒肿的分类
如何治疗霰粒肿?
保守治疗
病变区注射曲安奈德
手术治疗
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霰粒肿的预后
如何预防、防止复发?
中医外治法治疗霰粒肿
1.什么是霰粒肿?
霰粒肿又名睑板腺囊肿,属非化脓性慢性炎症。
2.睑板腺在哪里?
下图条行的结构就是睑板腺:
眼睑有5层结构,第4层纤维层由睑板和睑筋膜构成,睑板是致密的结缔组织,是眼睑的支架,睑板内有垂直排列的皮脂腺,称睑板腺,上睑有30~40个,形体较大,下睑有20~30个,形体稍小,腺体中央有1导管,开口于睑缘。
3.睑板腺的作用
睑板腺的分泌物可滑润睑缘,防止泪液流出结膜囊外,睡眠时使眼睑紧密闭合,防泪液蒸发、外溢,避免角结膜干燥。
4.霰粒肿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睑板腺导管阻塞,分泌物排出不通畅,脂肪酸分解,刺激周围组织产生肉芽肿,就成了霰粒肿。
5.霰粒肿的病理特点
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上皮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等围绕在相应的脂质空泡周围。
6.霰粒肿的临床表现
初期多无症状,常被忽略。有时有异物感或睑沉重感,眼睑皮下可触之圆形硬结,大如豌豆,小如米粒,与皮肤无粘连,不红不痛。硬结处对应的睑结膜面局部充血,略呈紫红色或灰红色,有时可穿破结膜面成息肉样组织增生。
7.霰粒肿的发病特点
发病年龄以1-2岁幼儿最常见,多发生于上睑(占63%),常单个出现(占70%),右眼多见(右眼比例占52%,左眼39%,双眼同时发生者占9%)。
因儿童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常常不注意卫生,儿童霰粒肿易感染、易复发。
8.霰粒肿的常见病因
●病毒感染全身的病毒性感染播散到眼,或者病毒性角膜炎(如EB病毒、腺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反复发作累及眼睑。
●睑缘炎及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
●螨虫感染
●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腺体、纤毛及分泌黏液的上皮细胞过度角化,使睑板腺管上皮角化异常,分泌物在腺管内堆积,导致霰粒肿。维生素A缺乏叶酸霰粒肿复发、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9.什么是麦粒肿?
麦粒肿为急性化脓性感染,红肿热痛明显。多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10.麦粒肿的分类
麦粒肿有内外之分,外睑腺炎即外麦粒肿,内睑腺炎即内麦粒肿。
外睑腺炎内睑腺炎
部位睫毛毛囊根部Zeis腺睑板腺
症状睑红肿重,充血轻睑结膜充血重
常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红肿较局限
11.霰粒肿与麦粒肿的鉴别要点?
麦粒肿与霰粒肿只一字之差,其实区别挺大的:
霰粒肿麦粒肿
临床眼睑皮下圆形硬结眼睑局限性充血疼痛
表现无粘连,不红不痛有脓点
病程慢性急性(3-5天)
病理非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炎症
治疗小囊肿局部热敷早期局部热敷
激素局部注射抗生素眼膏
睑板腺囊肿摘除术脓点形成后可切开
☆霰粒肿感染时也可出现红肿热痛,需专科医生仔细鉴别。
12.如何诊断霰粒肿?
一般根据宝宝的症状以及体格检查就能临床诊断。
目前有高分辨率的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新的角膜地形图测定仪、非接触式可移动笔式睑板腺红外线显像仪能清楚地观察睑板腺结构,有助于了解睑板腺囊肿的演变过程,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上图为角膜地形图仪双眼上睑睑结膜面扫描图。
A显示右眼上睑无睑板腺缺失;B显示左眼上睑鼻侧半在睑板腺囊肿炎症缓解区域有50%的腺体缺失;C和D显示右眼和左眼睑板腺囊肿病变区,右眼病变区范围较左眼大;E和F显示右眼和左眼睑板腺囊肿手术治疗后睑板腺囊肿病变区有30%腺体缺失,左眼未见进一步的腺体缺失。
上图就是睑板腺红外线显像仪显示的上、下睑的睑板腺结构:A和C图显示1个月男童的睑板腺结构,B和D图显示1岁男童的睑板腺结构。
13.霰粒肿的分类
主要分结膜面型和皮肤型两种。
●结膜面型结膜面呈暗红色,肿物不向眼睑皮肤面发展(术后不留疤痕)
●皮肤面型肿块逐渐增大,向眼睑的皮肤面发展(术后复发率较高)
14.如何治疗霰粒肿?
常用三种方法:保守治疗、病变区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手术。据文献报道,这三种方法的治愈率分别是46%、84%和87%。
15.保守治疗
●促进睑板腺囊肿消退的一线治疗方法,治愈率46%。
●湿热敷、涂抹抗生素眼膏。
●方法:用干净的毛巾热水(水温40~45℃)浸湿后放在囊肿处,毛巾变凉后再次用热水浸湿,再放于囊肿处,重复上述动作,每次热敷15分钟,每日热敷4次。也可采用烫熨治疗贴眼罩热敷。
16.病变区注射曲安奈德
局麻下自睑结膜面用1ml注射器向囊肿腔内注射10mg/ml的曲安奈德0.2ml治疗。
17.手术治疗
●手术日期
依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自发现眼睑肿物的2周~2月内为宜。超过2个月自行破溃的风险增加。
●手术时机
①囊肿边界是否清楚,边界越清楚囊壁形成越成熟。
②囊肿触感,质地相对较软甚至感觉有波动感,其中央组织逐渐退行性变,液化程度高,更适合手术。
③最佳手术时期:初发期,直径大于3mm,触之不痛,质地软,与皮肤不粘连。睑结膜面可见到局限的深红色的结膜充血区,此时囊壁薄,无肉芽组织增生,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治愈率高,无术后并发症。
●手术方式
儿童通常需全麻手术,切口应垂直睑缘,用小锐匙刮除囊肿内容物,适量剪除囊肿壁,用0.5%聚维酮碘棉签涂抹于囊腔。
18.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因曲安奈德注射与手术治疗治愈率接近,但与手术相比,能避免睑板腺损伤,治疗后无须包扎,不影响日常生活,所需时间少,设备简单。所以对于诊断明确的睑板腺囊肿,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是手术治疗较好的替代方法,可以作为一线治疗。但对于2次注射治疗失败的病例,再次注射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好,建议手术治疗。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适用于小的、多发、边界性、靠近泪点的睑板腺囊肿。
●上眼睑的、5mm的睑板腺囊肿容易引起周边角膜散光及高阶相差,建议手术治疗。
19.霰粒肿的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小的囊肿保守治疗能自行吸收,但大的囊肿可压迫眼球引起散光,严重的引起上睑下垂;病程长可能导致眼睑畸形,影响美观。
20.如何预防、防止复发?
●湿热敷、按摩促进睑板腺腺体分泌通畅,是预防睑板腺囊肿复发的重要方法。
●有研究者发现爱揉眼、偏食、便秘、暴饮暴食、饮水少、性格暴躁等是诱发因素。因此,改变患儿的不良生活习惯、调教平和性格也能一定程度上预防本病。
21.中医外治法治疗霰粒肿
中医认为本病是胞生痰核,又名“疣病”“睥生痰核”,小儿生理上“肝常有余”,肝开窍于目,而眼睑属肉轮,为脾之所主,故多认为本病责之于肝脾。治疗多从肝脾入手,或清肝火,或健脾消积,兼化痰散结。外治方法常用如下:
●中药外敷:可以用药膏涂抹患处,也可用纱布蘸取药汁外敷患处。敷药时可在宝宝入睡后进行,敷药时间据宝宝年龄及肿物大小来定,一般6~8h,日1次。
●中药熏蒸:通常将处方熬成煎剂(温馨提示:具体处方需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趁热倒入小口径容器中,用剪有眼睛大小孔的厚纸杯一端罩住容器,另一端对准患眼,利用中药热气熏蒸患眼,药液温度以50~70℃为宜,每次15min,每日2次;操作过程中,嘱宝宝轻轻闭上眼睛,使热气作用于眼睑部皮肤,随时调整距离,以宝宝能忍受、不会烫伤为度。
温馨提示:一旦发现眼睑上有肿块,特别是无痛的,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就诊儿童眼科。千万不能自己挤压或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