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男鞋
nanxie
鹤山鞋业期盼“内外兼修”
掌控话语权
7月5日,中国男鞋生产基地鹤山(古劳)主园区在古劳镇三连工业区举行奠基典礼,宣布鹤山制鞋业即将拥有自己的专业园区。十几年前一直被诟病以贴牌为主,曾被预言不会长久发展的鹤山制鞋业,时至今日,却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积淀数百年的制鞋业传统和30多年的现代化制鞋工艺,鹤山鞋业还将爆发出怎样的能量?
抱团出击
中国男鞋生产基地
终盼来专业园区
珠江东岸的惠东有“中国女鞋生产基地”之称,珠江西岸的鹤山则是“中国男鞋生产基地”,如今,惠东女鞋产业已经处于转型抑或被淘汰的交叉路口,与之遥相呼应的鹤山男鞋产业,“贴牌”风景独好。
但让人尴尬的是,当你慕名来到鹤山,这个“中国男鞋生产基地”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基地,记者走访一圈发现,鞋企都是租用厂房四散分布,大部分还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
据悉,鹤山鞋业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是中国制鞋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虽有头衔,却难以称之为“产业集群”——上千家大大小小的鞋厂零星分布在沙坪、雅瑶、古劳、共和四镇(街),只是鞋厂自然的积聚。早在年由中国皮革协会组成的考核组对鹤山鞋业进行考核时就曾指出,目前鹤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品牌形象有待提升,品牌团队有待进一步扩大。
制鞋业在鹤山不仅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拥有了享誉全国的美名,但似乎至今鞋业企业仍是各自为战,始终没形成产业集群。故而,从政府到商会都曾着力要作出改变谋突围。
“最有效方就是搞一个市场,没有市场凝聚力不强。像广州一样拥有几个大的市场,我们的鞋厂就可以直接和供应商进行贸易。”面对拥有强大制造和研发能力的却散乱的“鹤山制造”,不少鹤山鞋企最直接的盼望的是拥有一个超级商贸城。
在鹤山市政府的构想中,早已规划鹤山男鞋工业园,用于引导制鞋、制革企业集中生产,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生产厂家进园,按照设想,这个园区还将同时完善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研发中心、鞋材市场等配套建设,推动鹤山鞋业朝着生产基地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规模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愿望始终徘徊在蓝图和现实之间。年8月29日,新濠畔集团投资鹤山新濠畔国际鞋材皮革五金采购中心与鹤山市政府举行了签约仪式。这个原本计划五年内实施的项目,已经将建设时间延长至十年,至今没有动工迹象。
鹤山制鞋企业发展面临瓶颈,鹤山市鞋业商会也是在绞尽脑汁想出路。年8月13日,鹤山市古劳镇人民政府与鹤山市粤华鸿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建设中国男鞋生产基地鞋业工业园首期。
今年7月5日,中国男鞋生产基地鹤山(古劳)主园区终于在古劳镇三连工业区举行奠基典礼。业界对这一引领产业升级的代表项目正式启航寄予厚望。鹤山市鞋业商会会长施志坚告诉记者,鹤山市粤华鸿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鞋业商会骨干企业创建股份公司,“负责园区土地的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等日常工作,通过融资,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期开发鞋业工业园。”
施志坚所说的工业园区将采用独立产权的模式,打破原来外来鞋企业租用厂房的模式,建成与香港、台湾类似的高端工业园区。换句话说,入驻工业园区的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购买厂房,拥有厂房的产权,可以扎根鹤山,安心生产。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周边的企业聚集鹤山,形成总部经济,进一步擦亮“产业升级—中国男鞋生产基地”区域品牌。
“工业园区的升级势在必行”,施志坚认为,规划建设江门鹤山中国男鞋生产基地制鞋工业园有几大利好。对于鞋企来说,从租厂房到拥有自己的“家”,是企业形象的提升,也是意念的提升,虽然许多鞋企本身就是各大品牌的联盟工厂,但随着股东式“工厂+联盟”的出现,强强联手就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10年,随着制鞋业的机械化,省下一半人工,许多鞋企不再是小作坊,产业链优势凸显”,而随着未来大整合,鹤山制鞋业也能拥有自己的发布会和订货会,省去中间环节,打出“鹤山制造”的整体品牌。
据介绍,刚刚奠基的第一期厂房将于一年后竣工,“对于园区的发展,我们有远、中、近三期规划,近期占地面积多亩,中期多亩,远期亩。”项目建成后可引入企业多家,产值达到亿元,实现税收3.5亿元。
“目前,已经有不少珠三角的制鞋企业和我们接触,比如广州周边的制鞋企业,他们对进驻中国男鞋生产基地鹤山(古劳)主园区相当有兴趣。”
鹤山模式
研发+加工
形成“制造资本”
面对商场专柜琳琅满目的鞋款时,外行人并不能分别出来哪些属于鹤山制造,而鹤山的工厂主们却能从鞋款设计、做工中轻易分辨。因为“鹤山制鞋的‘贴牌’,不是各大品牌提供鞋款和材料,而是在鹤山鞋企自行研发的鞋款中挑选并指定生产,直接贴上自己的牌子”,施志坚说:“我们并不是简单的加工,而是研发与加工捆绑,形成一种工业‘制造资本’”。
据施志坚介绍,“鹤山制鞋业驰名全国源于它的贴牌做得好,国内知名品牌几乎都会选择鹤山鞋厂作为贴牌工厂”这句话在业内盛传。“鹤山1多家鞋厂,每天就有0多个新鞋款出现,供各大品牌挑选”,施志坚告诉记者,鹤山制鞋业的强大不止于制鞋工艺,紧跟市场潮流的工艺研发让鹤山鞋业也拥有创意上的优势,积淀数百年的制鞋业传统和30多年的现代化制鞋工艺,还将爆发出怎样的能量?
显而易见,鹤山制鞋产业在面对“做代工”还是“做品牌”这个中国制造业都无法回避的两难问题时,没有做选择题,而是将研发与加工捆绑,形成了强大的“制造资本”,这一模式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在鹤山过千家鞋厂中,规模以上不过几十家,规模不大的制鞋作坊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鹤山制鞋的研发能力为何如此旺盛?为何许多小作坊式的工厂,都能得以生存并日益壮大?
“大部分小厂老板都是做版式、设计出身,老板主要工作就是开发,这样下面的设计师勤奋度和效益就不一样。因此,鹤山的整体的设计开发的氛围很浓厚,小厂都能做出很好的鞋子,没有开发它就无法生存。”施志坚一语道破玄机。
每年诸多品牌的订货会,总有许多鹤山鞋厂老板的身影。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鹤山鞋业有着可观的利润——大多鞋厂一双鞋的利润都在20元以上,这要远远高于惠东女鞋的单鞋利润。
谋求话语权
“生产输出地”
变为“商品交易地”
许多鹤山鞋企老板都意识到,研发捆绑制造的鹤山有能力打响“鹤山制造”的品牌:产品的附加值早已不低、行业地位无可够替代,亦有足够的议价能力。
从这个层面而言,“鹤山制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无形的资本,只不过,鹤山的制造资本仍然是一座没有被挖掘出来巨大的金矿。人们不禁要问,谁能够成为真正的挖掘者?
“到目前,鹤山鞋企已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设计队伍,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万元,每年研发、设计高技术含量、新式鞋材、新型功能及款式的鞋型数超过30万对。”施志坚介绍道:“企业同时采用CAD/CAM集成制造技术,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缩短了产品的上市周期,企业赢利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鹤山加快中国男鞋生产基地工业园区的建设,着力推进生产基地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发展,目的就是打响区域产业特色品牌,把鹤山从“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地”变为“商品的交易地”,进一步促进鞋业产业链上下的完善,实现鹤山鞋业的转型升级。
“到目前为止,鹤山是唯一一个以男鞋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少量多样,快速生产,鹤山做得比较好,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国皮革协会鞋业专委会主任路华建议鹤山,“一是以质量为基础,提升质量体系、标准体系建设等;二是以品牌为引领,没有品牌的竞争就没有竞争力,我希望鹤山向‘中国男鞋之都’发展。”
“政府可以特许商会,或者以‘鞋业办’的形式统一管理‘鹤山制造’的品牌。”行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商会牵头将品牌商和代理商召集到鹤山,由鹤山鞋厂挑选品牌商,改变过去品牌商挑选鹤山企业的格局。
这一切取决于未来“鹤山制造”的品牌能否打响,没有集体话语权,也就无法挑战原有的秩序。当然,这条路还相当漫长,鹤山能否擦亮“鹤山制造”的光环?我们拭目以待。(南方日报)
●如想及时了解更多鹤山资讯和热点,请长按下方指纹+识别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