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和霰粒肿,一字之差,差别可大。
1病因霰粒肿,又叫睑板腺囊肿,它是一种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在眼睑处形成一个包块,看起来就像长了一颗“痘痘”一样。
而麦粒肿(俗称“针眼”),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型,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
从病因来说,麦粒肿是细菌侵袭、发生急性感染,霰粒肿是我们上面说的腺管堵塞,睑板腺因为种种原因,分泌物堵住了,排不出去了,所以就肿起来了!
2痛感自我辨别是长了麦粒肿还是霰粒肿,直观的依据就是,长麦粒肿后,会有红肿热痛的表现,而霰粒肿只肿不痛,但霰粒肿合并感染时和内麦粒肿症状很相似,要另外鉴别,千万别混淆了喔。
图片来源:摄图网
3“突起”的特点霰粒肿,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常是在闭眼时,会发现有圆溜光滑的小疙瘩。霰粒肿发生其实以小孩子和青年人为主,在成人和老人中不多见。
但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了:在同一个位置反复长霰粒肿或老年人得霰粒肿,需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排除睑板腺癌的风险!找到医生,及时干预!
麦粒肿与用眼卫生差有关,熬夜、疲劳有时也会诱发,抵抗力下降对产生麦粒肿有影响。所以,平时不但要勤洗手,勿用脏手和不干净的毛巾擦眼睛,还要注意提高抵抗力。
麦粒肿的患者可见于各个年龄层,人数众多。麦粒肿发病比较急,一般来说,2—3天便能长出一个硬结,大约4—5天,就有白头出来,伴随着脓。
4好发位置霰粒肿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能只长一个,也可能好几个同时或先后发生。
麦粒肿都在眼睑上,霰粒肿上下内外均不固定。
长了就切,切不停?找病因!小霰粒肿可通过按摩或热敷,促进吸收消散,也可联合用抗菌眼药水,大的、长时间不消的散粒肿须手术摘除。
一些小的霰粒肿还能自行吸收,但大的霰粒肿一般都是比较难吸收的,不做手术的话很容易就溃破,最终还是要手术来解决。
不能等到肿块很大了才手术,否则可能有并发症风险!这些并发症包括:眼睑内翻/外翻,甚至留下疤痕,影响外观。
图片来源:摄图网
麦粒肿发病早期及时滴氧氟沙星、涂金霉素眼膏等消炎的眼药,或服用红霉素片等抗菌口服药,短期内就可促进炎症的消失。不过,若麦粒肿已化脓,则应及时切开排脓。
长治同康眼科专家提醒:霰粒肿虽然与麦粒肿类似,但是病因以及治疗的原则和方法都有很大差别的,大家要分别对待。如果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一定要尽早到院采取针对性治疗。
看眼科,到同康!长治同康(眼科)医院常年特聘国内知名眼科专家教授亲诊、手术。另我院视光中心开展医学验光,精准配镜,并对青少年斜视弱视、青少年近视免费检查训练。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