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年)[J].中华眼科杂志,,53(9):-.DOI:10./cma.j.issn.-..09.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常出现漏诊和误治的情况。自年国际MGD研究小组发表了MGD的系列研究报告后[1],各国均对MGD的临床诊疗给予了高度重视,针对各国的疾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指南,使MGD的诊治愈加规范。我国MGD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干眼的主要原因。长期睑板腺病变会引起眼表的炎性反应,进而使角膜和结膜出现相应的改变,严重者出现视力下降,导致不良预后。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MGD的诊断和治疗,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眼表与泪液疾病学组根据我国MGD的临床特点,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制定出我国MGD的诊断和分级治疗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一、MGD的定义
MGD是一种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酯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病变,临床上可引起泪膜异常和眼表炎性反应,从而导致眼部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损伤角膜而影响视功能。MGD定义中有3层含义。其一,不同于睑板腺急性感染,如麦粒肿等疾病,MGD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发病早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其二,MGD是弥漫性、多个睑板腺腺体受累的疾病,不同于局限性的睑板腺异常,如睑板腺囊肿等;其三,MGD是睑板腺分泌睑酯功能紊乱,使睑酯的质和(或)量改变,从而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进一步造成眼表出现炎性反应和损伤。
二、MGD的分类与病理机制
(一)分类
根据睑板腺分泌状态的不同,将MGD分成两大类,即睑酯低排出型和睑酯高排出型。低排出型又进一步分为腺泡萎缩型和阻塞型(图1),其中阻塞型是临床MGD最常见的类型。
(二)危险因素(表1,点击看大图)
MGD的危险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3]。
1.内部因素:
主要包括眼部、全身及药物因素。
(1)眼部因素:前部睑缘炎、配戴角膜接触镜、蠕形螨感染以及干眼等眼表长期慢性炎性反应。
(2)全身因素:雄激素缺乏、女性停经、年龄、干燥综合征、胆固醇水平高、牛皮癣、过敏性疾病、Steven-Johnson综合征、红斑痤疮等。
(3)药物相关因素:抗雄激素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绝经后激素治疗(如雌激素和孕激素药物的替代治疗)、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维甲酸药物的长期应用等。
2.外部因素:
主要包括环境和饮食因素。
(1)环境因素:如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屏幕[4]。
(2)饮食因素:高油、高糖饮食习惯等。
许寅聪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