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2017丨曾庆延教授干眼新定义及诊

编者按: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VisionChina)近日在浙江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峰会会场)隆重举行。此次大会围绕视觉健康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学术讨论。医院医院的曾庆延教授发表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会后,《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到了曾庆延教授,曾教授就新发布的TFOSDEWSⅡ,从干眼定义、诊断标准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干眼是多因素参与的一类疾病,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相关病史、相关危险因素的询问,精确检测,量化评分,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因及分型来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

干眼新定义

曾庆延教授表示,关于干眼的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年颁布了第一版干眼定义,内容相对较长,年经过中华医学会角膜病学组讨论并达成了一个共识,直至年的亚洲干眼学会干眼新定义的发布,有关干眼的定义越来越趋于简化、明了,但是从今年颁布的这个新定义:TFOS干眼病专家共识(TFOSDEWSⅡ),可以看出其内容又有些复杂化,其中提出来干眼时泪膜稳态的失衡,这是一个核心特征。干眼的发病机制具有相当多的因素,包括了泪液渗透压升高、神经感觉的异常、眼表炎症与损害等,这些因素共同参与了干眼的发病过程,因此干眼是多因素参与的一类疾病。随着干眼定义的不断更新,也说明我们对干眼的认识确实还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因为涉及到很多发病因素,所以临床工作中还有很多的研究需要去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干眼诊断新流程

曾教授指出干眼的新定义中也提出了一个新的干眼诊断流程。首先非常好的一点是,新定义中强调了对相关病史、相关危险因素的询问,这对判断是否患有干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临床医生在跟患者接触的第一步,一定要做到充分地、有指向性地询问。第二点是有关诊断的标准,干眼新定义中提出了干眼症状的量化评分,筛查问卷如5项干眼调查问卷(DEQ-5)或眼表疾病指数(OSDI),干眼的诊断之一就是要达到一定的症状评分标准。此外,诊断标准中还要加上泪膜失去稳态的一些指标,其中包括BUT下降、眼表损害、泪液渗透压增高,这三个指标中任何一个阳性,均提示泪膜稳态失衡,这一诊断流程是比较清晰明了的。但是泪液渗透压方面的标准还存在一些争议。在DEWS第一版中已经提出了渗透压增高是干眼发病机制之一,但是在之后的十年研究中,有关这一方面的认识还未达成一个共识。有研究认为泪液渗透压波动比较大,与其他眼表系数相关性比较差,所以泪液渗透压是否可以作为干眼诊断标准之一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

干眼的个性化治疗

曾教授指出,目前有关干眼的治疗方案比较多。此次大会中也就干眼个性化治疗方案做了专门的讨论,总的来说还是应该基于干眼的分型和病因选择治疗方案。目前新颁布的干眼分型被简化为三种类型,包括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以及混合型。

针对水液缺乏型的治疗,可以进行泪液的补充治疗,目前也有一些替代的产品,比如人工泪液、自体血清等。还可以进行泪液的保存,如泪道栓、湿房镜。另外还可以刺激泪液的分泌,比如一些口服药物或者滴眼剂,或者一些刺激装置来增加泪液的分泌等等。

而蒸发过强型干眼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和睑缘炎相关的,一定要针对MGD或者前部睑缘炎等因素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如物理治疗。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与眼睑的异常有关,如瞬目异常等,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矫正和治疗,在病史采集和眼科检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这些方面问题。还有一个方面是有关抗炎的治疗,这是属于一大类治疗,水液缺乏型和蒸发过强型均可能涉及到炎症反应参与过程,也需要行抗炎治疗。此外,环境、饮食及一些特殊病例的手术治疗等,这些因素也都是目前新的干眼个性化治疗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曾教授认为,干眼的个性化治疗要针对病因及分型来选择一种最佳治疗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
哪家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nyadian.net/jbxnzyx/6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