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对泪膜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医院朱江黄振平
为了运用OQASⅡ评价角膜塑形镜对泪膜及视觉质量的影响。医院朱江、黄振平等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年6月至8月在该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23例(39眼)。验配前、戴镜后1周、1月、3月、6月时检查UCVA、SchirmerI试验、BUT试验、泪河面积、泪河高度、泪河深度,运用OQASⅡ行客观视觉质量及客观泪膜分析。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戴镜后U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5、22.27、22.35、18.89;P=0.00);戴镜前后基础泪液分泌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P>0.05);戴镜后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0,P=0.00);戴镜前后下方泪河的面积、高度、深度无明显改变,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1.07、0.44;P=0.65、0.37、0.77);戴镜后MTFcutoff较戴镜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7,P=0.00);戴镜后OSI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F=10.35,P=0.00);戴镜后客观泪膜OSI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P=0.00)。
由此可以看出,角膜塑形镜可快速提高患者的UCVA,并不影响泪河的形态及泪液基础分泌,但可以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使OSI、客观泪膜OSI上升,MTFcutoff降低,降低视觉质量。
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医院董泽红
为了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医院董泽红等收集年1月至6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给予验配角膜塑形镜。验配前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瞳验光,角膜地形图以及角膜像差。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待视力提升至1.0及更佳后,测量其电脑验光结果,角膜地形图以及角膜像差。记录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角膜慧差(C(3,1),C(3,-1)),三叶草(C(3,3),C(3,-3)),以及球差C(4,0),角膜总高阶像差(RMS),像差峰-谷值差异(P-V)。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至裸眼视力提升至1.0以上后,患者等效球镜从-2.53±1.32D降至-0.53±0.56D,角膜平均曲率从42.35±1.18D降至40.27±1.29D。同时,垂直慧差C(3,-1),球差C(4,0),总高阶像差,以及像差峰谷差P-V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水平慧差C(3,1),三叶草(C(3,3),C(3,-3))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上述结果表明,配戴角膜塑形镜虽然提高了裸眼视力,但患者的角膜高阶像差增加,其代表的不规则散光可能会对患者视觉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短暂停戴原因调查
解放军医院眼科刘怡赵宏伟闫洪欣许谦白凤华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短暂停戴原因调查,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潜在风险。解放军医院眼科刘怡、赵宏伟等回顾分析年5月至年12月在该科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以上的近视儿童患者例眼,均为同一厂家品牌,每周常规配戴5~6天,每日配戴8~10小时,戴后1、7日、14日、1月、3月及每2月常规复诊,在配戴期间因眼部不适而自行停戴塑形镜并就诊屈光门诊,专人整理病例并进行相关分类。结果发现,在例中,因眼部不适非常规就诊患者例(57.4%),戴镜2年内非正常就诊1~6次,人均2.5~2.7次,按诊断类别分为睑板腺炎15例(8.52%)睑板腺囊肿3例(1.70%)过敏性结膜炎5例(2.84%)角膜点染、干眼症55例(31.25%),其中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15例(8.52%),角膜实质层雾状混浊3例(1.70%),角膜溃疡2例(1.14%),镜片偏位或过紧13例(7.39%);镜片破损8例(4.54%)。戴镜6月内就诊主要是睑板腺炎、睑板腺囊肿、角膜点染干眼症、镜片偏位或过紧,6月~12月内主要因角膜点染、干眼症、结膜炎、角膜雾状混浊、角膜溃疡等;12月以上主要是角膜点染、干眼症,且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镜片破损等。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早期主要因眼部感染及干眼症、镜片配戴不良就诊,中晚期以干眼症、睑板腺功能障碍、镜片配戴不良、镜片破损等就诊,其中睑缘疾病、干眼症为高发疾病值得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