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可分急性和慢性。
机制和病生改变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解剖学因素:
长期反复发作的慢阻肺及支气管周围炎
肺气肿导致肺泡内压增高
肺血管重构
血栓形成
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右心室代偿和失代偿)
(三)多脏器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
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2.体征: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原发肺脏疾病体征,如肺气肿体征,干、湿性啰音,右心室肥厚体征。颈静脉充盈甚至怒张,或使横膈下降致肝界下移。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愡、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体征:发绀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高碳酸血症,有皮肤潮红、多汗。
2.右心衰竭
(1)症状:明显气促,心悸、食欲缺乏、腹胀、恶心等。
(2)体征: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腔积液。
诊断
根据病人有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或其他胸肺疾病病史,并出现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増宽和右心増大、肥厚的征象,可以作出诊断。
鉴别
冠心病:多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则更有助于鉴别。辅助检査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
风心病: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
治疗
代偿期: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延缓基础支气管、肺疾病的进展,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加强康复锻炼和营养,需要时长期家庭氧疗或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等
失代偿期:
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防治并发症。
看完了,别忘了点赞、在看、分享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