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睑板腺是位于上下睑板内一种特殊分化的皮脂腺,其形态学和功能学的严重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有关,研究睑板腺形态学和功能变化与干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衰老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眼表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年3-9医院就诊的45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3例9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45~59岁组和≥60岁组;按照睑板腺缺失范围将受检眼分为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和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表组织、睑缘形态、睑板腺开口形态和睑脂性状;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问卷对眼表症状进行调查和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受检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结膜充血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93例受检者均无干眼主观症状,OSDI问卷评分均<12分。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受检眼均未发现睑缘及皮肤黏膜交界线的形态学变化,无睑板腺开口、睑脂排出及睑脂性状的异常.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发现,42眼BUT缩短,占45.16%;52眼泪河高度下降,占55.91%;58眼睑板腺缺失范围≥1/3,占62.27%.45~59岁组受检眼睑板腺缺失评分为1.65±0.79,≥60岁组为1.86±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但相关分析示年龄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弱正相关(r5=0.,P=0.),与BUT及泪河高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P=0.;r=-0.,P=0.);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r3=-0.,P=0.),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BUT异常的发生眼数明显多于缺失范围<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睑板腺缺失逐渐加重;睑板腺缺失范围较大者发生泪膜不稳定的风险增加;早期MGD患者体征先于症状出现,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无症状的MGD患者。
于花(医院,太原,030);李冰(医院,太原,030);王晶晶(医院,太原,030);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35卷09期-页
本文献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分发这些文献或者以其它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
:
点击此处下载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