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有一朋友眼周红肿,自诉疼痛厉害过来找我,来时整个上眼睑肿胀明显,眼睛基本上已经睁不开了。处理的时候他问我,这到底是什么病?霰(san)粒肿吗(我确定他说的肯定是san)?我纠正他发音的同时,告诉他得的是麦粒肿。顺便科普了一下霰粒肿和麦粒肿,今天一起跟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眼部的基本解剖,便于我们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虽然这两种疾病都是发生在眼睑部位,但其实这两种疾病区别还是很大的,当然治疗方法也不同。
麦粒肿临床上称睑腺炎,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侵犯睫毛囊或其附属皮脂腺(Zeis腺)或者变态汗腺(Moll腺),称为外睑板腺炎。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板腺炎。外麦粒肿为Zeis腺(蔡氏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初起睑缘部呈局限性充血肿胀,2~3日后形成硬结,胀疼和压痛明显,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脓疱,穿破排脓迅速。重症病例可有畏寒、发烧等全身症状。
内麦粒肿处于发炎状态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所包围,在充血的睑结膜表面常隐约露出黄色脓块,可自行穿破排脓于结膜囊内,亦可沿睑腺管通排出脓液,少数亦有从皮肤而穿破排脓,如果睑板未能穿破,同时致病的毒性又强烈,则炎症扩大,侵犯整个睑板组织,形成眼睑脓肿。
麦粒肿治疗时,早期湿热敷,应用抗菌滴眼液或者软膏促进浸润吸收或硬结迅速化脓。当炎症得到控制,脓液聚集形成波动感后可切开排脓,并适当清理坏死或肉芽组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放置引流条。切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
霰粒肿临床上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原因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霰粒肿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眼睑皮下有结节隆起,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翻转眼睑,正对囊肿处之结膜而呈紫红色或灰白色(囊肿可自结膜面穿破,露出肉芽组织)。通过眼部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治疗时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或者理疗按摩疗法,促进消散吸收。小的囊肿无需治疗。也可在囊肿周围或囊肿内注射强的松龙0.3~0.5ml,可以促进其吸收。较大的霰粒肿可手术摘除。术中一定要将囊壁摘净,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