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妈育儿实录记豆角的一次生病经历

一、发现病情

时至今日,看到豆角当时的照片,我心里还是会揪着难受。所以说,只要孩子能健康,其它的什么夜醒啊、入睡难啊、抱哄累啊等等都是浮云,算得了什么呢?!

豆角自从出生医院住了五天,这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能称得上真正病痛的地方了。可就在我暗自庆幸豆角开始睡整觉并且一切慢慢走上正轨之际,状况就这么突然的撞进了平静的生活。

那天是豆角刚满百天不到一个星期,也就是年12月7日,中午小睡醒来,我突然发现豆角右眼下眼皮有些肿。拍了照片跟家人一一确认,大家也都看出了这一点细微的变化。我本来的意思是,首先豆角的眼睛没有分泌物,也不流泪。其次,孩子没有异常哭闹,精神状态良好。再有,孩子吃喝拉撒正常,去医院估计医生也是让观察。医院人那么多,我也怕什么别的病感染她,医院的。但鉴于豆角在家中的地位,于是在家人的催促下,当天下午,我就带着去了唐都的儿科。

时值秋冬交替,儿科被各种症状的孩子充斥地水泄不通,为了防止豆角被二次交叉感染,我就带她在外面空地上等待叫号。

终于轮到我们了,不出我所料,医生问了些诸如有没有分泌物,什么时候发现的之类常规问题之后,就打发我们回家观察了。最后在我家人的要求下才说如果有分泌物可以用一种眼药水。那药名我没记住,因为一直到痊愈,豆角眼睛也没有分泌物出现过。

二、迅速发展

这回家一观察就是一个星期,到了年12月12日,豆角右眼皮的肿胀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本来就小的眼睛肿得都快看不见了。即便如此,豆角依旧该吃吃、该睡睡,这也是我还能保持淡定的最重要原因。可看着孩子的样子,我还是有些坐不住了,于是联系了医院,想看看究竟是什么问题。

12日上午,我医院,医生只看了一眼,就确认说是麦粒肿。处理方法说是让回家热敷,还开了一种眼药膏,外涂。我回家之后查阅了资料,并咨询了药剂师,这种名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的眼药膏,可以说是一种激素抗生素合并类药物。其中的“妥布霉素”为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地塞米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常以小剂量用来治疗孩子的湿疹,所以我相对比较熟悉。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种家长谈之色变的含激素类药物,我到底要不要给孩子用?

专业药剂师给出的建议是,这两种药物作为注射用,给婴幼儿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副作用。但现在医生建议的方法是涂抹,所以相对来说安全,且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使用周期不宜过长,频率不宜太高,还是要注意多用淡盐水清洁,注意家长和孩子的用手卫生。

有了专业的建议,我就像得了特赦令一样,安心的给豆角用上了这种眼膏,可热敷,豆角小朋友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配合的。没办法,那就只能先用药膏再看了。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年12月15日,即便认真用药,仔细护理,孩子的眼睛依旧没见好转,反而肿胀处开始淤积脓液,把肿胀部位越撑越薄。孩子皮肤弹性好,眼皮又厚,导致肿胀处已经淤积了好多脓就是不发出来。于是我跟豆角爸决定——医院处理。

15日下午,医院,就在豆角爸停好车,我们抱着豆角从车上下来的那一瞬间,豆角肿得见脓了的眼睛冒脓了,她一哭一挤眼睛,脓液就毫不留情的飚了出来。其实我当时是松了一口气的,得过麦粒肿的人应该知道,脓包破了,脓流净了,也就离痊愈不远了。

为了防止感染,我们还是想让医生处理一下。于是我们挂号、等待,医院的眼科孩子并不是很多,很快就轮到了我们。医生也只是看了一眼就说是霰粒肿,这个跟麦粒肿还不太一样,当天我们看到还有好几个小孩都得了这个病,但大多是4、5岁的孩子,像豆角这么小的还没有见。

下面科普时间:

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儿童和成人均可患此病。

临床表现:

1.病程缓慢,一般并无明显症状,无疼痛有时仅有沉重感,可因有肿块压迫引起暂时性散光,或肿块压迫眼球而引起异物感。

2.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绿豆,大至黄豆、樱桃,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边缘清楚,无触痛。

3.翻转眼睑在肿块在结膜面,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如有继发感染,可演变成麦粒肿。

4.小型肿块可自行完全吸收,或自行穿破结膜面,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蕈状肉芽状增殖,这种肉芽组织亦可通过睑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睑缘表面形成乳头状的增殖。

三、最终处理

确认病症之后,医生建议在破溃处割开一个小口子,放置一个引流条,让脓液尽可能的流出来,防止日后由于脓没流尽而导致复发。一听要在这么小的豆角眼睛附近开个口,还不打麻药,我和她爸的心啊!再一听说还有可能留疤,我俩就更不淡定了。好在当时随行的豆角她姨姥怎么说也是过来人,云淡风轻的告诉我俩,没事的,这么小的孩子愈合力强着呢,不会留疤,医生只是告诉你们最坏的可能性,别害怕。我俩这才勉强同意了医生的处置方法。

在豆角进处置室之前,我们在门口排队,就听见里面传出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声,豆角爸就又不淡定了。处置室是不允许家长进去的,也就是说你把孩子交给医生,就只能在外面听着撕心裂肺的哭声,然后度秒如年了。

可该来的还是会来,豆角爸把豆角交给医生之后,门一关,一转身,我看见这铁血铮铮的汉子眼睛就红了。我因为经历过之前黄疸住院的分离,内心比他倒强大了些。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至于听着豆角的哭跟着哭出来,于是打发他去取药了。这次医生给开的是妥布霉素单方的眼药水,目的也就是利于伤口消炎。

看似漫长的治疗终于结束了,豆角梨花带雨的出了处置室,他爸比一把抱过孩子,那个心碎啊。之后医生又建议我们给孩子静脉注射头孢类药物,以防止破溃处细菌感染。医院打针会交叉感染,我担心这么小的孩子接受抗生素静脉注射太“过”了。于是我俩抱着不同的出发点,最终都选择从长计议打针的事。

回家的途中,豆角小朋友跟没事人一样,卖呆、吃奶,跟我们聊天,她爸比的心终于放回肚子里了。在这过程中我们再次咨询了医生朋友,到底有没有必要给这么小的孩子,为了一个小小的口子进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最后的结果,果然与我的预期不谋而合——没必要,最终我们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口服儿童专用的头孢拉定来预防感染。

再次科普

头孢类药物相对于我们熟知的青霉素,属于更高一级别的抗生素药物,起效快,自然如果形成耐药性,对于孩子长远来说也就更危险。

我参考了“虾米妈咪”的《虾米妈咪育儿正典》,最终选择了头孢拉定这种相对安全的药物,给豆角吃了三天。后来反思,其实以一个健康孩子的抵抗力,按时接种过相关疫苗,这么小的伤口只要做好外部消毒,是不需要其它干预的。凭借孩子自己的抵抗力,完全可以安全度过。但这不是豆角第一次“动刀”嘛,如果我再连药都不给吃,豆角其他的家长估计会要了我跟她爸的“命”。

就这样,第二天我们医院,换了药,让医生看了排脓效果之后,医院之旅终于结束了。

年12月21日,也就是豆角“动刀”后第六天,豆角伤口上结的痂彻底掉了,没留疤,没肿胀,一切恢复如初了!(此处应该撒花)我跟所有的家人,终于把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此次豆角历时两周的病症终于成功痊愈,这让我有了一种“重生”的喜悦感,也更加觉得唯有健康,才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追求的“理想”啊!最近赶上姚贝娜离世的消息,我也终于下决心把这篇文章完成了。

总结:

首先,孩子出现症状,第一时间当妈的一定要淡定,医院,密切观察孩子的变化。根据情况,症状没有消失反而加重时,医院就诊。很多时候病情这个东西,并不会因为你的及时就医而更快好转,反而有可能不仅做了无用功,还折腾了大人、孩子。

其次,见医生之前想好孩子的症状描述,例如,发病时间,发病前接触或吃过什么,发病初期症状,孩子精神、进食、排便状况如何等等。妈妈冷静、清晰的描述,有助于让忙得焦头烂额的医生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状况并作出正确判断,也让医生知道,你是个“明智”的家长,他可以不因为日渐严峻的医患关系压力,而给孩子“乱”用药。

最后,关于科学用药,妈妈一定要先武装自己,并有一两个关键时刻可以咨询的靠谱医生,以便在千钧一发之际不至于在家人的压力之下给孩子吃下本没有必要的药,最终破坏孩子自身的免疫力。

最后的最后,感谢在此次豆角生病过程中提供专业帮助的医生“叔哥”,为我们在求医过程中提供便利的豆角的鑫叔叔,还有给我跟豆角爸安慰和全程陪同的豆角姨姥。没有你们,豆角的这次生病过程可能还会更长、更波折,受更多的折腾。再次代替豆角,感谢大家!

在日渐严峻的医患关系面前,着急的病人家属难免会责怪医生的云淡风轻。但其实换位想想,在患者那里,每一个人都是十万火急,而医生呢,每天都面对着这无数的十万火急,却要做到公平、专业对待,就难免要“不近人情、云淡风轻”了。医生之所以给出静脉注射头孢类药物的建议,告知我们孩子会留疤,应该也是害怕了众多的一旦出现问题不问究竟就纠缠不清的病人家属吧!

所以啊,真正能改变中国乱用药、滥用药的现状,除了体制作出改革,更重要的是作为大众,我们应该首先用知识武装自己,了解用药常识,同时试着更理解医生的不易,努力改善医患关系。如此,才属解决问题之上策啊!

附上豆角病情变化的几张照片,希望大家对此病在第一时间能作出正确判断。

————————————

回复育儿:查看豆角成长过程中豆角妈的育儿经验分享

回复读书:查看豆角妈从育儿书籍中整理出的知识要点

回复故事:查看豆角妈当老师过程中的心得

互动:

微博

爱豆角和豆角爸,查看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









































中科白癜风微博
北京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nyadian.net/jbxnzbl/10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