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和视觉丧失和恢复重点实验室的冯云等人的研究团队在《CurrentEye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干眼病患者睑板腺情况的研究。
研究人员们应用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对干眼病患者眼的睑板腺形态学变化进行检查,同时评估这些变化与睑板腺下降、信号和泪膜功能的关系。
该试验的研究对象包括名随机选择的患者(只眼),他们均患有干眼病(95名男性,名女性;年龄范围7~85岁;男性平均年龄39.83±19.17岁;女性平均年龄46.16±17.38岁)。通过Schirmer试验I(SIT)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评估泪膜产量。主观症状通过评分确定。利用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翻转上下眼睑,并观察睑板腺。睑板腺部分或者完全损失(睑板腺减少)通过对每个眼睑评分,范围从0分(没有损失)到3分(损失面积≥整个睑板腺区域的2/3)。
经过分析发现,平均SIT结果为6.71±6.13mm(范围0~30mm),BUT是3.13±2.39s(范围0~10s)。平均荧光素染色得分为4.25±4.05(范围0~12)。此外,平均睑板腺照相得分是4.35±1.39。使用Kendall相关性评估睑板腺照相评分和各种眼表面检查之间的联系。SIT和BUT与睑板腺照相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正相关。
因此,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眼病患者中,有相当大部分比例的睑板减少病例,这说明针对睑板的治疗将成为治疗干眼病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研究人员们建议将板腺照相术作为一种诊断干眼病的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