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74例犬皮肤肿物的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肿瘤61例,其中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21例。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圆形细胞瘤和感染性病原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介绍:
肿瘤是宠物临床常见病,随着犬猫年龄增长,肿瘤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是犬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各种因素引起的非肿瘤性增生也有类似肿瘤的外观。不同类型的肿物生物学行为多样化,治疗方案和预后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对宠物临床的皮肤肿物病例进行诊断,并分析了其病理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细胞学检查术前进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或术后压印制片获得样本,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或Diff-Quik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
组织病理学检查样本经4%甲醛固定,制作石蜡切片(3~5μm),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根据WHO对动物的肿瘤分类依据进行分类。
非肿瘤病理经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74例肿物样本中,非肿瘤13例(17.6%),根据细胞学检查是否发现病原,将其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细菌感染造成的炎性增生3例(分别是外耳炎、脂膜炎和趾间化脓性炎症),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肿瘤样组织10例(包括肉芽肿、囊肿、无菌性脂膜炎和胶原增生等)。
肿瘤病理74例肿物样本中,肿瘤61例(82.4%),其中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21例。肿瘤患犬的平均年龄为9岁(8月龄~15岁),8岁以上老年犬40例,占69%(图1)。
根据起源的组织不同,将皮肤肿瘤分为上皮瘤、间质瘤和圆形细胞瘤。61例肿瘤病例中,上皮瘤31例,包括肛周腺瘤、基底细胞瘤、皮脂腺瘤/癌、鳞状细胞癌、毛囊肿瘤和耵聍腺癌等;间质瘤16例,包括脂肪瘤、黑素瘤、骨肉瘤、血管瘤/肉瘤、血管brdata-filtered="filtered"周皮瘤和神经鞘瘤等;圆形细胞瘤14例,包括肥大细胞瘤(mastcelltumorMCT)、组织细胞瘤、淋巴瘤和转移性性肿瘤等(transmissiblevenerealtumor,TVT)(表1)。发生率最高的5种类型依次为MCT(8例)、肛周腺瘤(8例)、基底细胞瘤(6例)、皮脂腺瘤/癌(6例)和毛囊肿瘤(6例)。
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在74个病例中,有5例因细胞量少而无法得出诊断。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之完全一致的有43例(58%)。细胞学检查诊断圆形细胞瘤(如MCT、TVT等)和感染性病原的敏感性高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犬皮肤肿瘤的发病率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皮肤和皮下组织是犬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其次是乳腺、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皮肤肿瘤占犬所有肿瘤的55%~74%,年发病数约为~/。袁占奎等()对年至年中国医院的手术病例进行了统计,5年内肿瘤手术共计例,占手术总量的4.98%,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手术切除仍然是大部分肿瘤病例(特别是皮肤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肿瘤病例所占的比例。
我们的研究发现,犬头部、躯干和四肢的肿瘤发生率相当。
肿瘤的发病特征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尽管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某些肿瘤病例具有一定的发病特征。在我们的研究中,大部分肿瘤患犬为中年,8岁以上的老龄犬占69%。在不同年龄,好发肿瘤的类型也有差别。
Schmidt()对幼犬皮肤肿瘤的研究显示,发生率最高的是组织细胞瘤(89%)。该肿瘤已证实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的年轻犬。我们诊断的4例组织细胞瘤中,有3例发生于1岁以内的幼犬(分别是8月龄、10月龄和1岁),1例发生于老年犬(10岁)。
皮肤TVT是除生殖系统TVT以外,较少见的一类皮肤肿瘤,通过黏膜接触水平传染。主要发生在青年犬,且处于繁殖活跃期的易感。我们诊断的1例皮下组织TVT发生于3岁的雄性种犬,有交配史,也符合这一发病特征。
肛周腺瘤具有雄激素依赖性,常见于老年雄性犬。我们诊断的8例肛周腺瘤均发生于未去势雄性犬,年龄从4岁到13岁不等。之前我们对27例犬肛周肿瘤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特征。其他肿瘤未发现明显的发病特征。
皮肤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皮肤的正常结构,如被覆上皮、基底层细胞、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以及含量极少的朗格罕氏细胞、肥大细胞等都能在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异常增殖,形成肿瘤。皮肤的附属结构和附属腺体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包括毛囊、皮脂腺,以及在肛周区域特化形成的肛周腺和眼睑的睑板腺等。
David()综合了文献中的例皮肤肿瘤后,排列出发病率前10位的肿瘤类型:MCT、肛周腺瘤/癌、脂肪瘤、皮脂腺瘤、组织细胞瘤、鳞状细胞癌、黑素瘤、纤维肉瘤、基底细胞瘤和血管周皮瘤(含神经鞘瘤)。我们的小样本结果与之基本一致,MCT和肛周腺瘤数量最多,各8例(各占13%)。
细胞学检查的应用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对于皮肤等浅表组织,细胞学检查经济快捷,是术前评价的重要依据。Ghisleni()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得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97.9%。
肿瘤继发的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是造成细胞学检查判断肿瘤假阴性的主要原因。细胞学检查对感染性病原诊断的敏感性要高于组织学检查,但需要鉴别原发的感染和病理过程中的继发感染。
在我们的研究中,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标准,细胞学检查对圆形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而对间质瘤和上皮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14例圆形细胞瘤中,8例MCT、3例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和1例TVT都通过细胞学检查即可准确诊断;仅1例组织细胞瘤被误判为良性间质瘤。对于MCT的诊断以细胞学检查更为敏感,通过瑞氏-吉姆萨染色,胞浆内出现异嗜性颗粒是其典型特征(图2-A),通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常规的组织学检查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不易发现胞浆颗粒,容易造成漏诊(图2-B)。组织学检查主要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对周围组织的侵袭对MCT进行分级(1~3级),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细胞学检查对间质瘤诊断的准确性较低,由于间质细胞不易脱落,通常因细胞量少而无法判读。一般来说,间质瘤的具体类型无法通过细胞学检查鉴别,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必要时依靠免疫组化才能确诊(图2-C、D)。间质细胞的恶性特征可以作为细胞学诊断的依据之一,在我们诊断的14例间质瘤中,6例有明显的恶性特征,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骨肉瘤(2例)、血管肉瘤(2例)和黏液肉瘤(2例)。
浅表上皮肿瘤因存在坏死灶和继发感染等原因,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对于肛周腺瘤的判断,细胞学和组织学表现一致(图2-E、F),但细胞学检查无法鉴别良性和恶性。
A: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的细胞学涂片,显示3个肥大细胞和伴随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FNA,瑞氏-吉姆萨);
B:与A同一病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2级肥大细胞瘤(H.E.);C:犬皮肤间质瘤的细胞学涂片,胞浆嗜碱性弱,呈梭形或“婚纱样”(FNA,Diff-Quik);
D:与C同一病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血管周皮瘤(H.E.);
E:犬肛周腺瘤/癌的细胞学涂片,细胞间紧密联系,呈现上皮瘤特征(压印制片,Diff-Quik);
F:与E同一病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肛周腺瘤(H.E.)(Bar=20μm)
结论通过对74例犬皮肤肿物的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肿瘤61例,其中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21例。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圆形细胞瘤和感染性病原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与小编联系。
喜欢分享or 帝美瑞宠物健康∣一个有用的长按,识别,加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