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怎么又长针眼了……」
「一定是偷看别人洗澡,才会长针眼」
我们看见有人眼皮上冒出个像"痘痘"的结子,常笑说的「看了不该看的东西」,长「针眼」(医学上称为『麦粒肿』)了,医院求诊,自己买些眼药随便用用也就了事。
但老白要提醒你,眼睑长"痘"要区分两种情况:『麦粒肿』(针眼)和『散粒肿』。
二者一个是急性化脓性炎症,一个是睑板腺囊肿,病因、症状、易感人群、治疗皆有不同,决不能混为一谈。
图1中长在上眼睑的眼病就是麦粒肿,图2中长在下眼睑的眼病是霰粒肿。
虽然这两种眼病都长在我们的眼睑上,但它俩的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
尤其是小孩,如果家长不引起重视,不及时带孩子正规就诊,很容易延误治疗,甚至发展到必须手术的后果,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
麦粒肿
又称睑腺炎,俗称“针眼”或“偷针眼”。
形成原因多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引起的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发症状早期局部表现:红、肿、热、痛、硬结。
初发时眼睑红肿、疼痛;近脸缘部可触及硬结,并且有明显压痛,
数日后硬结变软化脓,在睫毛根部附近出现黄白色脓头。脓头破溃后,脓液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减轻。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或身体对致病菌抵抗力减低时,炎症由一个腺体扩散到其他腺体,而形成多个脓点,眼睑高度红肿,邻近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出现肿痛。(上图)麦粒肿1--患儿男,八岁,右眼红肿痛3天
多发部位有内外之分,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
诱因用眼不卫生和常用手揉眼,睡眠差、糖尿病、甲亢、肿瘤或屈光不正等疾病是麦粒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存在这些因素的时候,人体局部甚至全身的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
易患人群婴幼儿、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甲亢、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患者及用眼不卫生的人群为麦粒肿的易患人群。怎样治疗·抗菌素:局部、全身
·理疗:热敷、冷敷治疗
·手术:切开引流、切除或刮除
注:任何方式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切忌脓肿未形成时挤压!
霰粒肿
又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
形成原因可能由睑板腺分泌阻滞引起,也可能因眼部腺体分泌旺盛或维生素A缺乏,造成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上皮组织过度角化,阻塞排出通道,从而导致腺体分泌物潴留,对周围的阻滞产生慢性刺激,最终形成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病发症状肿块较大者可以看到眼睑肿胀,但无疼痛,有些小的囊肿需要仔细触摸才能发现,在上睑或下睑可以触摸到皮下的小疙瘩,一个或多个,触摸时边界清晰,表面皮肤隆起,不红不痛,如果翻开眼睑,会发现相对应的眼睑内面会有局限性的暗红色的病灶区域。
多发部位一般来讲,上睑多见,也可以上、下眼睑或双眼同时发生。
易患人群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这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人睑板腺分泌旺盛有关。
怎样治疗早期可以热敷,热敷眼睑,一天2次,一次2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1个月小疙瘩还没有变小的趋势,医院看看,可以在眼科行囊肿切开内容物刮除引流术,这是个门诊小手术,不需要住院,术后滴用抗生素滴眼液即可。
二者区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