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多数眼科医生都能对其进行快速的诊断和处理。然而,当患者干眼严重伴眼红、眼痛和视力下降等表现,且常规治疗无法好转时,你是否会不知所措?
注意了!这种特殊的严重干眼,很可能是临床上一种非常见病——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放出的烟雾弹!
初识眼部GVHD(oGVHD)
GVHD多见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约45%-60%的GVHD患者存在眼部症状,常以干眼、眼红、眼痛和视力下降为主,可累及眼部皮肤、脉络膜、视网膜和视神经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进展为角膜溃疡最终导致失明。
多角度探究oGVHD
梅奥诊所的专家们试图揭示oGVHD症状严重程度与结膜上皮下纤维化和睑板腺萎缩的关系,初步探索能够用以评估oGVHD病情的特异性手段。
本研究采用国际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共识小组(ICCG)评分,包括结膜反应、角膜荧光染色、Schirmer试验等一系列主观和客观的指标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此外,研究者还对患者结膜下纤维化(CSEF)和睑板腺萎缩(MGA)进行评估,探究ICCG评分、CSEF分级和MGA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结膜下纤维化(CSEF)表现为结膜下白色线状的瘢痕化,是既往结膜溃疡和假膜形成后的慢性愈合,裂隙灯下由轻到重分为1-3级(图1)。
图1结膜下纤维化(CSEF)临床分级1:轻度;2:中度;3:重度
睑板腺萎缩(MGA)可引起泪膜脂质成分的缺失,导致泪膜不稳定和干眼的发生。本研究采用Keratograph5M(Oculus)对睑板腺进行红外成像,以此计算睑板腺萎缩程度(图2)。
图2:睑板腺萎缩(MGA)程度:从左至右分别为20%,60%,95%
移植物抗宿主病眼表之战,任重而道远
本研究仅纳入2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尚未发现ICCG评分、CSEF和MGA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表1)。研究也发现部分患者的眼部体征和症状并不完全相符,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探究oGVHD的临床诊疗。
表1:ICCG评分、CSEF和MGA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皮尔逊相关系数)
原文:
赞赏